談麻論“芯”第七期線上公益培訓圓滿結束
談麻論“芯”線上公益培訓開播以來,受到廣大麻醉醫生的關注,6月21日上午,第七期線上公益培訓推出,直播時段直播間點擊量超4萬,超6000人同時觀看直播及參與互動。此次公益培訓由江西賽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贊助。
本期邀請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麻醉、重癥醫學科學科帶頭人王國林教授作為會議主席,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麻醉科主任于泳浩教授作為授課嘉賓,給大家帶來“2020麻醉院感與氣道”的課題講座。于教授的講課圍繞著“1、從新冠看麻醉防護與院感 2、與院感相關的氣道工具 3、麻醉軟鏡消毒的困惑與應對”三個大綱,向全國麻醉同道分享了他的看法與經驗。

于教授提到現今“院感與麻醉氣道設備”相關的培訓、文件是很貧乏的,相關文獻資料也是不多,所以在這次直播把他自己對此的一些感觸和經驗,分享給大家。
課程開始,于教授根據對近期北京及其周邊地區新出現的新冠疫情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抗疫常態化、麻醉一直在一線、氣道風險-不容松懈。那么在此基礎上,于教授提出:是否需要制定常態化的防護制度?疫情后最大的沖擊就是“院感無小事”,那如何去做?做到什么程度?目前是沒有正式的相關規范和制度規定的,但是因為疫情,這些問題不得不重新提出并重視。對此,于教授提出四個方向:1、病人防護與自我保護并重2、麻醉感控該怎么做?(不能參照病房)3、沒有相關規范與建議(氣道設備、麻醉機)4、感控常態化的機制缺乏(沒有官方依據)
此基礎上,在王國林院長的指導領導下,與今年4月份發布了《天津市麻醉相關感染預防與控制工作意見》。其中包括了感控的職責、感控的內容、感控的一些具體規定等內容。(天津市衛計委已于2020.05.21正式發布2020368文件)
回到課程主題:
新冠肺炎下,如何保護插管醫生?

問題:
▲ 氣管插管仍然是最高風險操作【從非典到新冠,有創通氣與氣溶膠】
▲ 可視化與插管細節【誘導用藥、面罩通氣、插管細節、氣管拔管】
▲ 困難氣道成為挑戰【缺氧耐受縮短、緊急插管、缺乏有效預案】

建議:
√ 足夠的肌松(劑量、起效時間)
√ 盡量短的暴露時間、人員(預氧合、合適的工具、熟悉的技術、高年資醫生)
(可視管芯利用無線傳輸技術,可以在可視喉鏡的基礎上再延長插管醫生離患者口鼻的距離)
√ 盡量少的嗆咳、循環穩定
個人防護設備(PPE)是目前公認最標準的防護手段,那是否以后PPE會成為一種常態?是否有其他手段來解決?于教授提出了值得深思及考慮的問題。

臨床上,大家即使應用了PPE,也要盡量遠離患者,對此,于教授認為以下方式有可行性并且可能成為未來趨勢:1、簡易插管隔離裝置(鏡套、無菌單、透明盒子)2、無線傳輸設備配合使用。
當新冠遭遇困難氣道

講之前于教授跟大家回顧了2018年NAP4的一個項目:發現ICU和急診氣道不良后果和重大缺陷高于麻醉。說明了氣道管理的重要性,那再新冠遭遇困難氣道,我們該怎么辦?

于教授提出兩個問題:1、傳統的困難氣道方法是否可行?2、如何避免嗆咳?
于教授給出四個建議:1、提前溝通,避免遭遇戰。 2、病房外的氣道評估。 3、使用最熟悉的工具。 4、可視管芯技術的應用
在說到使用探條進行氣管插管,于教授提到了一類罕見的情況:在英國麻醉雜志報道了2例困難氣道使用探條造成了氣管穿孔??赡苁且驗樵诰o張的情況下,操作和控制點都下降導致插管事故。(課后思考:如果能熟練使用氣道工具,再輔以可視化技術,能否避免此類事件發生呢?)
與院感有關的氣道設備

麻醉相關一次性物品的發展

麻醉軟鏡(于教授從以下項目講解了麻醉軟鏡的相關知識)
▲ 麻醉軟鏡與氣管鏡的異同
▲ 軟鏡交叉感染的常見原因
▲ 常規內鏡的消毒流程
▲ 美國FDA建議內窺鏡:從高水平消毒方式轉換成滅菌方法從高水平消毒方式轉換成滅菌方法
▲ 麻醉軟鏡的消毒、保存
▲ 如何制定麻醉可視軟鏡的院感規定
是時候提出一次性問題了嗎?
關于一次性軟鏡的可行性與問題,于教授和大家分享他的看法:
雙腔可視管芯技術:


√ 直接解決困難雙腔插管
√ 用相對便宜的價格解決——大多數的雙腔管、阻塞器定位問題
“新常態”下,如何去管理氣道、如何應對院感危機

院感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重點問題
特殊環境與特殊疾病的氣道管理值得思考

直播最后,依然是互動提問環節,于教授在直播間就大家在直播間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耐心專業的解答及建議,以下是互動節選:
? 有學員提問:經鼻插管能否減少氣溶膠的擴散?
√ 于教授答疑:更傾向于足量的肌松藥行經口插管。
√ 王國林教授:1、做好患者的氣道評估 2、避免嗆咳。
? 有學員提問:如何避免手術室與PACU之間的交叉感染?
√ 于教授答疑:疫情爆發期的時候,我院PACU是暫停使用的,因為1、很難讓患者戴著口罩。 2、PACU患者周轉頻率高,很難保證每個床位嚴格的滅菌時間。所以在高危時期,PACU做到隔床、甚至停用。在常規時期的話:如果是高?;蛘呖梢苫颊?,是不推薦進入PACU的。
√ 王國林教授:主張在手術室內蘇醒、拔管,如果是重癥患者,可以送ICU、負壓病房。
最后,王國林教授對此次培訓講座做總結:今天主要是圍繞麻醉科的院感感控還有氣道管理包括可視管芯、雙腔定位等方面進行了很好的研討。于泳浩教授結合自己的工作經驗還有科室實際做的一些工作,也結合這次新冠疫情中麻醉醫生麻醉學科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我覺得是比較全面的。關于可視管芯,臨床上是有它的特點,麻醉醫生臨床上碰到比較棘手、也是一輩子的主題——困難氣道,如今已有方方面面的工具,對于口腔小、下頜問題等一些特殊情況的氣道管理,可視管芯還是有它特別好的作用,我看到這個產品的時候還是比較興奮,希望通過今后的臨床實踐,為我們臨床工作中的問題提供一些解決方案。